家长请注意!今年可能是手足口病发病"大年"

发布日期:2016-05-25

每年夏季来临,家长们最关心的就是手足口病。昨天,疾控中心公布最新统计,和去年同期相比,今年手足口病的发病人数大约增长了20%,以此判断,今年可能是手足口病的发病“大年”。

每年的5月至7月是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,从目前的监测情况看,自4月中旬以来,幼托儿童的患病比例已比去年有所上升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所提醒,除手足口病外,与其属同一类肠道病毒的疱疹性咽峡炎,也已进入高发期,家长要特别注意。

手足口病遇上发病大年
最近,患上手足口病的孩子多了不少。根据浙江省法定传染病发病数据显示:今年3月份,手足口病发病数仅为5419例,到了4月份就猛增至14306例。
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,多发生于婴幼儿,以EV71及CVA16型较为常见,全年都可发生,以5月到7月为高发期。
根据发病规律,手足口病也有“大小年”之分。每当经过一个手足口病高发的“大年”后,人群的免疫力则会普遍上升,第二年就可能会转入发病的“小年”。相反,流行的“小年”之后,则可能会在第二年或第三年,再次迎来“大年”。

疱疹性咽峡炎也进入高发期

家长需要注意的是,疱疹性咽峡炎也进入了高峰期。

这是因为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由肠道病毒引起,它们属于同一类病毒,传播途径也相同,主要经过粪口或呼吸道飞沫传播,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环境或器具传播。两种疾病的症状有一些相似之处,疱疹性咽峡炎的水疱长在口腔咽腭部位、悬雍垂的黏膜上或口腔其他部位。如果除了口腔外,手脚等部位也长出水疱,那就是手足口病了。临床医生通常都是通过水疱的生长部位,来区分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。
疾控中心专家提醒,每年5月到7月,都是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病高峰,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幼儿为主,尤其是在一些幼托机构,可能出现集中发病的情况。这主要与气候有关,气温上升,雨水多且潮湿,特别适合肠道病毒的生存和传播。一旦进入高温天气,病毒就消亡了。尤其是家中有幼儿的家庭,3个月要注意多洗手、多喝水、多通风,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。

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复课

许多人认为手足口病是孩子得的,其实成人也可以感染手足口病,一般不发病,也没有任何症状,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,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,避免传染给孩子。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为2到10天,平均3到5天,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形感染者。大多数患儿症状比较轻微,起先多有发热,一般在38摄氏度左右,同时在口腔、手、足和臀部出现皮疹,或出现口腔内溃疡、黏膜疱疹,多在7到10天就能痊愈。一些患儿可伴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等症状。个别患儿病情较重,持续高热,出现无菌性脑膜炎、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并发症,可引起死亡。建议家长每天晨起,都要检查孩子的手心、脚心和口腔等部位,看看有无异常,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体温变化。

那么,家里有孩子患了手足口病怎么办?专家建议,要注意不让患儿接触其他儿童,患儿的唾液等分泌物要包好丢到垃圾箱,粪便消毒后再排走。看护人接触孩子、替换尿布前后也要及时洗手,孩子的衣物、被褥、餐具等保持卫生,玩具及时消毒,家里要勤开窗通风、打扫。在校儿童得病后,不要着急去学校,要在全部病症消失后一周,再去学校复课。

Copyright©2005-2018,版权所有 苏州帕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:苏ICP备07037980号-2